探访海丝泉州,领略宋元文化|建筑工程学院开展泉州优秀传统文化调研考察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近日,三明学院红色建筑队赴泉州进行社会实践调研。此次调研聚焦泉州的特色闽南建筑,深入挖掘泉州宋元文化的内涵,调研当地的文创产品设计。队员们运用专业知识,对泉州当地与宋元文化相关的历史、建筑和文创产品及其艺术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
半城烟火半城仙
泉州的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誉为闽南文化的摇篮,同时也是“世界宗教博物馆”。作为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认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泉州留下了众多以宋元海丝文化为主题的丰富建筑遗址。在贸易往来之际,各种宗教在泉州蓬勃发展,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闽南文化。
最具代表性的天后宫,亦称“顺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1196年)。鉴于宋代及元代期间,泉州跻身世界商贸港口之列,因此修建了众多供奉妈祖、祈愿出海平安的庙宇。队员们从正殿着手,依次参观两侧,深入研究并探讨了天后宫的建筑特质与结构布局,同时依据墙面资料,全面了解并掌握了泉州的祭祀文化以及天后妈祖的生平事迹。
其次是位于中山路的府文庙,为中国东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孔庙古建筑群。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对府文庙内的宋代石质建筑基础、台基以及清代木构件建筑进行了调研测量,并深入研究了古建筑的修复技艺。
将泉州特色做成文创
面对时代革新的挑战,泉州顺应潮流,将独特建筑、特色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创产品,从而推动了文化传承,并增进人们对本地历史认知,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文化推广事业。
红色建筑队队员们对泉州西街、中山街及景区内的文创中心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了当地原创文创产品的种类、价格和生产厂家。同时还参观了全国连锁的积木、手办专卖店,积极向店内工作人员请教,并进行拍照记录,探讨文创产品与建筑、文化的融合方式。这些独具匠心的文创产品彰显了泉州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和城市特色,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为我们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提供了有益启示。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开元寺、承天禅寺等著名寺庙,了解了泉州的宗教文化;研究了以泉州非遗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产品设计,对如何传播优秀历史文化有了新的认识;闽南古厝的建筑特色,也促进了我对古建筑保护意识的提高。这些活动让我对泉州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红色建筑队队长陈鸿说道。
探究闽南古厝
厝,在闽南地区是房子的代称。闽南红砖古厝,红砖红瓦,艳丽恢弘,尽显建筑之张扬,而内在则质朴端庄。在探访闽南古厝时,红色建筑队队员们利用抖音等平台开启了直播,让同学们都能够线上参与进来,云参观闽南古厝,感受闽南文化的魅力。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红色建筑队队员们在专任老师徐欣的指导下,学习并运用专业知识对当地特色建筑和文创产品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进一步提升了队员们探求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的能力,同时锻炼了队员们的沟通协调能力,拓宽了个人视野。通过本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红色建筑队队员们深入了解并学习了许多泉州传统建筑和历史风俗,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新转化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